雅百特10億假賬被曝光 新三板財務造假也頻出
2017-07-20
619
中國證券報 編輯:Max
2017年7月14日,央視披露(lu)上市公司(si)雅(ya)百特財務(wu)造(zao)假(jia)事件,10億元(yuan)的假(jia)賬(zhang)竟然出自20平米的店鋪,“離譜(pu)”的造(zao)假(jia)行為(wei)令(ling)國人瞠目結舌。
而在新生的(de)新三板市場上,財務造假問題也頻(pin)頻(pin)顯現(xian)。
造(zao)假第一(yi)案——參仙源虛增(zeng)利潤
2016年7月,參(can)仙源(yuan)因財務造假受到證監會(hui)處罰,成為“新(xin)三板(ban)造假第一(yi)股”。
新三板在線了(le)解(jie)到,參(can)仙源(yuan)的財務造假手法(fa)可以概(gai)括為(wei):
1、將成(cheng)本費用記為(wei)“存(cun)貨”增加資產以少計營(ying)業(ye)成(cheng)本,虛(xu)增利潤。2013年參仙源將外購(gou)野(ye)山(shan)參作為(wei)自挖野(ye)山(shan)參計入存(cun)貨進行銷售,虛(xu)增利潤5538.22萬元(yuan)。
2、通過(guo)不(bu)公允的關聯(lian)交易虛(xu)增收入(ru),虛(xu)增營業利潤。參仙源通過(guo)價格不(bu)公允的關聯(lian)交易,虛(xu)增利潤7372.93萬(wan)元。
2012年12月15日,參(can)仙(xian)源參(can)業將一批野山參(can)以800元/棵、碎(sui)參(can)2000元/斤的(de)價格出售給關(guan)聯方(fang)參(can)仙(xian)源酒業。而參(can)仙(xian)源參(can)業外(wai)購野山參(can)的(de)價格為396元/支,碎(sui)參(can)的(de)市場價格為1000元/斤。
根據《企業會計準(zhun)則》的規定,該關聯交(jiao)易價格(ge)(ge)已經遠超外購同一野山(shan)參在同一時間(jian)賬面(mian)采購價格(ge)(ge),超出公(gong)允(yun)價值的部分不應計入收入。
造假(jia)最新番——銀都傳媒負面纏身
就(jiu)在不(bu)久前的7月3日(ri),銀(yin)都傳媒(430230)被爆存在2014年(nian)(nian)至2016年(nian)(nian)上(shang)半年(nian)(nian)虛增主營收入、虛假記載與武漢回響數字傳媒技(ji)術有限公司(si)等公司(si)的關(guan)聯(lian)關(guan)系(xi),還有未披露(lu)關(guan)聯(lian)方資金占用、虛假記載對外擔保事項等多個(ge)違規(gui)行為。
對此,湖(hu)北證監局出具(ju)了《行政(zheng)處(chu)罰事先告知書》,銀都傳媒及13名責(ze)任人(ren)被罰180萬元。
據(ju)新三(san)板在線(xian)梳理,銀都傳媒涉(she)及的財務造(zao)假行為主(zhu)要是虛增主(zhu)營業務收入。
2014年(nian),銀(yin)都傳(chuan)媒(mei)與(yu)河南金(jin)龜子、四川嘉騏、長春(chun)新林、深(shen)圳知友(you)、海口(kou)美蘭(lan)求知宏(hong)等5家(jia)公司(si)簽訂(ding)沒有真實業務(wu)往來的(de)合同,虛增(zeng)主(zhu)(zhu)營(ying)業務(wu)收入(ru)1290萬元,占銀(yin)都傳(chuan)媒(mei)2014年(nian)年(nian)度報告披露的(de)主(zhu)(zhu)營(ying)業務(wu)收入(ru)金(jin)額的(de)41.30%。
2015年(nian),銀(yin)(yin)都(dou)傳(chuan)媒與河南(nan)金(jin)龜子(zi)、四川嘉騏、長(chang)春新(xin)林、深(shen)圳知(zhi)友、海口(kou)美蘭求知(zhi)宏、南(nan)京(jing)精華、天津(jin)永盛堂、北(bei)京(jing)通宇(yu)嘉作(zuo)等8家公(gong)司簽訂沒有真實業務(wu)往來的合同,虛增主營(ying)(ying)業務(wu)收(shou)入(ru)3139萬(wan)元,占銀(yin)(yin)都(dou)傳(chuan)媒2015年(nian)年(nian)度報(bao)告披(pi)露(lu)的主營(ying)(ying)業務(wu)收(shou)入(ru)金(jin)額的59.84%。
2016年上半年,銀(yin)都傳媒通過虛(xu)構河南(nan)金龜(gui)子、四川嘉騏、長春(chun)新(xin)林、深圳知(zhi)(zhi)友、海口美蘭(lan)求知(zhi)(zhi)宏、南(nan)寧(ning)精華(hua)等6家公司簽訂沒有真(zhen)實業(ye)(ye)務往來的合(he)同虛(xu)增(zeng)主營(ying)業(ye)(ye)務收入1051萬(wan)元,占銀(yin)都傳媒2016年半年度(du)報告披露主營(ying)業(ye)(ye)務收入金額的60.20%。
如此看來,銀都傳媒的(de)主(zhu)營業務收入一(yi)半竟(jing)靠“簽訂虛(xu)假合同”虛(xu)增。
值得注意的(de)是,銀都傳媒因未披露2016年年報、董事(shi)長失聯、公司(si)停止經營等問題(ti)目前(qian)負面(mian)纏身,且今年7月13日又(you)因借款為歸還涉(she)及(ji)訴訟(song),面(mian)臨(lin)“摘牌”將不遠。
造假探(tan)究——粉飾業績+事(shi)務所供需不均衡
企業(ye)往往通過虛增資(zi)(zi)產和收入、虛減負債(zhai)和費用的方法來(lai)粉飾業(ye)績,以吸引投資(zi)(zi)人。
具體(ti)到新三板企業上,部分(fen)企業希望可(ke)以(yi)(yi)沖擊創(chuang)新層(ceng)(ceng),所以(yi)(yi)通過調節財務數據挺(ting)起沖層(ceng)(ceng)的“脊梁桿”。
在新(xin)三板(ban)轉(zhuan)板(ban)方(fang)面,根據(ju)東方(fang)財富choice數據(ju)統計,截止7月14日,有(you)338家新(xin)三板(ban)處于IPO輔導期,有(you)142家企業已經申報IPO。
值得(de)注意的(de)是,最(zui)新上會被否的(de)3家掛牌企業中,有2家2016年凈利潤未超過3000萬元,可見利潤達標(biao)“隱(yin)形紅(hong)線”,也是成功IPO的(de)要素之一。為使(shi)利潤達標(biao),新三板擬轉板企業的(de)也存在著財務造假隱(yin)患。
在新(xin)三板中(zhong)還有定增、業(ye)績承諾(nuo)、對賭(du)等交(jiao)易(yi)行為(wei),為(wei)達(da)成承諾(nuo)而(er)修飾報表也不鮮見。
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ye)財務報表的(de)審計,是(shi)杜絕財務造假的(de)第一關卡。然而,目前除去未(wei)盡勤勉及注冊(ce)會計師不能保持獨立性(xing)等情況外,審計人(ren)員與新(xin)三(san)板企業(ye)供(gong)需不平(ping)衡(heng)的(de)局(ju)面最顯“尷尬(ga)”。
股轉系統相關人士曾公開表示,目前(qian)有資格(ge)審(shen)計上市公司(si)、掛牌公司(si)的會計師(shi)事務(wu)(wu)所(suo)不到(dao)(dao)50家(jia),這些事務(wu)(wu)所(suo)要審(shen)計3000到(dao)(dao)4000家(jia)上市公司(si),還要審(shen)核將1萬多(duo)家(jia)掛牌公司(si),供需矛盾非常(chang)大(da)。
供需不(bu)平(ping)衡,導致每年(nian)審計(ji)人員忙(mang)季負(fu)擔(dan)較重,所(suo)以(yi)在(zai)審計(ji)過程中(zhong)留(liu)給部分企(qi)業(ye)可乘之機。
新(xin)三板在線從一位(wei)會計師事務(wu)所從業人員處了解到,在項目、任務(wu)高壓下,同(tong)項目組對于A股項目及新(xin)三板項目所投入的資源并不(bu)相同(tong),會導致經審計的新(xin)三板公司財務(wu)報表(biao)并不(bu)一定客觀、真(zhen)實。
隨著監管趨嚴,2017年后,國內(nei)大(da)型會(hui)計師事(shi)務所(suo)瑞華(hua)、立信相繼被證(zheng)監會(hui)處罰(fa),這(zhe)一(yi)舉動也釋放出了證(zheng)監會(hui)將“嚴查財務造假”的信號。
分析認為,新(xin)三板掛牌企業應將(jiang)精力放在提高公(gong)司經營水平上,不打“造假(jia)”的心思,遠離財務造假(jia)警戒(jie)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