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知識產權管理日趨完善——手機巨頭的中國專利戰
2017-10-16
608
來自網絡
此前國際企業之間進行的專利訴訟主要是在中國以外進行,很少在中國進行,如今高通和蘋果這兩家科技企業在中國進行專利訴訟體現了中國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進步。
近日消息指高通在上月底向中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就三項非標準基本專利起訴蘋果,要求禁止后者在中國市場上銷售和制造iPhone,這是高通與蘋果的專利訴訟戰最新開展的一場,而在今年初后者已向該法院起訴前者。
蘋果(guo)為(wei)(wei)全(quan)球(qiu)第二大(da)智能手機(ji)企業(ye),高通(tong)則為(wei)(wei)全(quan)球(qiu)最(zui)大(da)的(de)(de)手機(ji)芯片企業(ye),后者(zhe)(zhe)也是前者(zhe)(zhe)最(zui)大(da)的(de)(de)基帶供應商。對于高通(tong)來說,除(chu)了它為(wei)(wei)蘋果(guo)提供芯片獲得收入外,還(huan)從后者(zhe)(zhe)獲得豐(feng)厚的(de)(de)專利(li)授(shou)權費,而專利(li)授(shou)權費是后者(zhe)(zhe)的(de)(de)主要利(li)潤來源。
蘋果去年在其iPhone7上引入了Intel的基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迫使高通降低芯片供應價格和專利授權費,這顯然并非高通所希望看到的,隨后雙方在全球的專利訴訟展開,你來我往,不過當時主要是在中國以外進行,今年1月蘋果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ti)起訴訟,稱(cheng)高通濫用在(zai)芯片行業(ye)的(de)地位(wei),并索(suo)賠10億元(yuan)人民(min)幣。
中國在2014年8月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并在同年底掛牌成立,這對于中國的知識產權管理來(lai)說是一個標志性事件,體現了中(zhong)國(guo)對科技創(chuang)新(xin)的重(zhong)視,這與中(zhong)國(guo)實現創(chuang)新(xin)驅動發展戰略是相符合的。
據了解,截止今年8月底,知識產權法院三(san)年(nian)來共受理(li)案件(jian)4.6萬(wan)余件(jian),審結3.3萬(wan)余件(jian),其中涉及專利、技術秘密、計算機軟(ruan)件(jian)等(deng)專業(ye)技術性較強的(de)案件(jian)近三(san)成(cheng),有力的(de)維護了專利持有人的(de)利益(yi)。
除了上述三大知識產權法(fa)院之(zhi)外,南京、武漢、成都等(deng)地也成立(li)了專門的(de)知識產權法(fa)庭,對(dui)知識產權進行進行更(geng)專業(ye)的(de)審理,幫助各地企業(ye)維護(hu)它們自(zi)身(shen)的(de)知識產權權益。
近年來,我國也在持續完善對知識產權管理的法律法規,提高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成本和增強專利保護力度,例如在新修訂的《商標法》首次在知識產權領(ling)域引入了懲(cheng)罰性賠(pei)償制度,賠(pei)償額度則從(cong)50萬(wan)元起大(da)幅(fu)提高(gao)到(dao)300萬(wan)元,由(you)此震懾相關的違法(fa)者。
執法方面也(ye)在加強,自2014年(nian)起每年(nian)都組織專(zhuan)項治理,2016年(nian)工商部門查處網絡違(wei)法案件(jian)1.3萬件(jian),國(guo)家(jia)版權局(ju)表示針對(dui)網絡文學、音樂、視頻(pin)、游(you)戲、動漫、軟件(jian)等重(zhong)點領域對(dui)網絡侵(qin)權盜(dao)版行(xing)為進行(xing)打擊。
這些無不體現了我國對知識產權保(bao)護的(de)力度的(de)加(jia)強,這對于中國當前推(tui)進(jin)的(de)經濟(ji)轉(zhuan)型(xing)(xing)將(jiang)是非常有益的(de)。中國在2010年已成為全球最(zui)大(da)制造國,在當前人工、土地(di)成本持(chi)續上升(sheng)的(de)情況,寄望以(yi)創(chuang)新(xin)幫助中國實(shi)現經濟(ji)轉(zhuan)型(xing)(xing),而從目前來看中國在科技(ji)創(chuang)新(xin)方面部分(fen)已達到國際水平,在移動支(zhi)付、電商等領(ling)域更(geng)領(ling)先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