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背后的知識產權之爭
2018-08-15
693
來自網絡,MYJ
中美貿易戰表面(mian)上是(shi)貿易之爭(zheng),實(shi)際(ji)是(shi)大國(guo)崛(jue)起的制高(gao)點(dian)之爭(zheng);表面(mian)上是(shi)貿易順差之爭(zheng),實(shi)質是(shi)高(gao)科技產業之爭(zheng),是(shi)以知識產(chan)權為核心的科技實力之爭。其核心起因之一在于知(zhi)識(shi)產權的發展不均衡及其分歧,雙方爭奪凸顯出高科技的戰略制高點為必爭之地。
中美貿易戰對未來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的戰略應對,如果中國堅持以創新國、改革強國、開放戰略的堅定實施,必將化挑戰為機遇,迎來新經濟、新科技與知識產權的大發展。
暗戰:貿易戰背后的知(zhi)識(shi)產權分歧
貿易順差及其知識產(chan)權的認知、分歧是中美貿易戰的主要原因之一。雙方的根本利益沖突主要在于中美貿易順差,順差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覺得是不公平貿易引發的貿易順差,尤其是知識產權爭議引起的原因。
知識產權侵權與政策爭議的背后是中美兩國市場上高新技術的發展不平衡、機制的不完善、政策的不對等。
美(mei)國(guo)(guo)人長期憋(bie)屈的是什么?美(mei)國(guo)(guo)人認為是所謂的以(yi)IP相關的“不公平貿易(yi)順差(cha)”,其中(zhong)(zhong),美(mei)國(guo)(guo)是逆差(cha)國(guo)(guo),中(zhong)(zhong)國(guo)(guo)是順差(cha)國(guo)(guo)。按中(zhong)(zhong)國(guo)(guo)海(hai)關總(zong)署(shu)的數字,2017年中(zhong)(zhong)國(guo)(guo)對(dui)美(mei)國(guo)(guo)貨物貿易(yi)順差(cha)1.87萬億(yi)元,按時價折合2760億(yi)美(mei)元,擴大13%。
但按美(mei)國商務部的統計方法,2017年美(mei)國對中國貨物貿(mao)易(yi)(yi)逆(ni)差達到(dao)3750億美(mei)元,比中方數(shu)據(ju)高了近36%;加計服務貿(mao)易(yi)(yi)之(zhi)后(hou),美(mei)中總體貿(mao)易(yi)(yi)逆(ni)差更是達到(dao)5680億美(mei)元。
特朗普宣(xuan)布對中國商品每年(nian)征收600億美(mei)元(yuan)的關稅計(ji)劃,從其視頻來看(kan)還不止如此,他追求的是旨在消除至(zhi)少1000億美(mei)元(yuan)的中美(mei)貿易(yi)順差。中美(mei)貿易(yi)戰“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關稅計(ji)劃是美(mei)國貿易(yi)代表萊(lai)特希澤利用“301條款(kuan)”對中國展(zhan)開(kai)調查的結果。
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指示萊特希澤按照美國《1974年貿易法案》第301條對中國發起調查,內容包括中國是否侵犯美國知識產(chan)權、強制美國進行技術轉讓等。2017年8月18日,萊特希澤正式宣布對華啟動“301調查”,調查結論預計于今年4月公布。
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公(gong)布文件顯示,由萊(lai)特希澤領銜的團隊(dui)將首(shou)先針對(dui)以(yi)下四個(ge)方(fang)面的行為進行調查:
(1)中國政府是否利用(yong)部分工具控制或(huo)干(gan)預美國企業在中國的(de)運營,以便將(jiang)技術和知識產權轉讓給中國企業;
(2)中國(guo)政府是否剝(bo)奪(duo)了美(mei)企(qi)(qi)和中企(qi)(qi)在(zai)進(jin)行與發放許(xu)可證(zheng)及進(jin)行其他技術相關的談判時制定具備市場基礎的條款(kuan)的權(quan)利(li),是否削弱了美(mei)企(qi)(qi)對其中國(guo)技術的控制力;
(3)在中企通過收購美企獲得尖端技術及知識產(chan)權(quan)并進行十分重要的大規模技術轉讓時,中國政府是否有失公平地促進了系統性投資;
(4)中國政(zheng)府是否進行或(huo)支持了未經授權入侵美國商(shang)業計算機網絡竊取美國知識產(chan)權、商(shang)業機密的行為(wei)(wei),這一行為(wei)(wei)是否又損(sun)害了美企,或(huo)為(wei)(wei)中企提供(gong)了競爭(zheng)優勢。另外,其他在技術轉讓、知識產(chan)權、創新等領域的實踐、政(zheng)策和(he)做(zuo)法也或(huo)將包括(kuo)在調查(cha)之中。
其實,知識產權在世界知(zhi)識產(chan)權組織和美國IP法律體系中是一種私權。在市場經濟的體系中,政府的有形之手一般不應插手私人權利之事。
中(zhong)美企業(ye)之間的知(zhi)識產權爭議應完全交由(you)中(zhong)美之間的司法體系進行裁(cai)決;中(zhong)美之間政府的知(zhi)識產權政策、法律分歧則完全可以交由(you)WTO爭端(duan)機制來裁(cai)決。
那(nei)么為何美國(guo)連WTO框架下的(de)(de)解決機制也信不過,采取單(dan)邊制裁、動(dong)用301條款這(zhe)樣的(de)(de)美國(guo)國(guo)內機制來解決呢?因(yin)為美國(guo)在(zai)一定程度上認為WTO框架下中國(guo)并未完(wan)全遵守和履行15年前(qian)的(de)(de)入世(shi)承諾,從(cong)而不再依靠WTO機制。
這些都成為雙方在知識產權爭議為誘因基礎上,多種原因造成的分歧與內在矛盾。
當然,值(zhi)得(de)警醒的是,單邊制裁不能解決問題(ti);協(xie)(xie)商與對話將有(you)助于(yu)中美(mei)知識產權協(xie)(xie)調,從而促進中國提升知識產權保護(hu)能力和創新(xin)驅動經濟的發展。
應對(dui)與影(ying)響:中美貿易戰的未來及對(dui)知識(shi)產權的影(ying)響
中美貿易戰開始小打,未來是否大打?短期取決于中國的反應、反制措施。長期取決于中國在戰略新興產業的科技發展,尤其是知識(shi)產權與核心技術的突破性發展。
目(mu)前(qian)美國特(te)朗普提出(chu)的(de)(de)(de)對(dui)中(zhong)國加征(zheng)稅的(de)(de)(de)領(ling)域包(bao)括航空(kong)、新(xin)能源汽車、新(xin)材料等;選(xuan)擇的(de)(de)(de)不是(shi)中(zhong)國更具比較優勢的(de)(de)(de)中(zhong)低端制造(zao),而(er)是(shi)戰(zhan)略(lve)性新(xin)興的(de)(de)(de)高(gao)技(ji)術產業(ye),對(dui)應的(de)(de)(de)正是(shi)《中(zhong)國制造(zao)2025》中(zhong)計劃主要發展的(de)(de)(de)高(gao)科技(ji)產業(ye)。這即(ji)是(shi)美國想要提前(qian)卡(ka)位的(de)(de)(de)明(ming)證。
中(zhong)(zhong)美(mei)(mei)貿(mao)易(yi)(yi)戰(zhan)對中(zhong)(zhong)美(mei)(mei)兩(liang)國(guo)(guo)(guo)目前都(dou)是試探(tan)出(chu)招(zhao),將(jiang)來是小打怡情、大打傷身(shen)。如果美(mei)(mei)國(guo)(guo)(guo)發大招(zhao),堅(jian)持全(quan)盤限制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出(chu)口美(mei)(mei)國(guo)(guo)(guo),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堅(jian)持反制,將(jiang)會兩(liang)敗俱傷。對于美(mei)(mei)國(guo)(guo)(guo)來講,貿(mao)易(yi)(yi)保(bao)護,限制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貿(mao)易(yi)(yi),將(jiang)會減少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物美(mei)(mei)價(jia)廉產品(pin),從(cong)而(er)使美(mei)(mei)國(guo)(guo)(guo)的(de)生活和社會成本上(shang)升。
對中國也可能是(shi)有利有弊。
中國對美出(chu)口受阻(zu),可能(neng)影響一(yi)小部分傳統(tong)出(chu)口企業;但有(you)利之處在于可以(yi)進一(yi)步(bu)逼使中國產業升級、重視和擴(kuo)大內需,進一(yi)步(bu)發展(zhan)自主科技創新和增強自主知(zhi)識產權實(shi)力。
由此,轉壓力為動力,中國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堅定不移地進一步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持走產業升級,創新驅動,以知識(shi)產權立國、創新立國為根本。未來可能將繼續擴大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開放,尤其在養老、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
總的(de)(de)說來(lai),隨著中(zhong)國綜合國力崛起,美國提(ti)出的(de)(de)中(zhong)美貿(mao)(mao)易戰,來(lai)自中(zhong)國的(de)(de)反制,至少是(shi)一(yi)定程度或(huo)象征(zheng)性的(de)(de)反制將是(shi)必(bi)然的(de)(de)。大規模的(de)(de)貿(mao)(mao)易戰對兩國及全球(qiu)經濟都將不利(li),最終和解的(de)(de)概率較(jiao)大。
貿易戰對于中美知識產權與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也將是一次歷史機遇。這將有可能倒逼中國進一步增強自主知識產權能力、創新能力。貿易戰將促進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強化;中美知識產權機制將有可能進一步趨同。
中美知識產權爭議將使知識產權服務的需求更為強勁。知識產權需求不僅數量上升;高質量服務需求也將增大,中美之間的高科技競賽將使得知識產權與高科技服務業將得到進一步淬煉、提升甚至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