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兩座山論”的三句話透露了什么信息
2020-09-09
1453
gjys005
“金(jin)山(shan)銀山(shan)”與“綠水(shui)青山(shan)”這“兩座(zuo)山(shan)論(lun)”,已經(jing)被(bei)海內外越來(lai)越多的(de)人所知(zhi)曉和接受(shou)。很(hen)重(zhong)要一個原(yuan)因(yin),當是黨的(de)十八大以(yi)(yi)來(lai),習近(jin)平(ping)總書記在國(guo)內國(guo)際很(hen)多場合,以(yi)(yi)此來(lai)闡明(ming)生態文明(ming)建(jian)設的(de)重(zhong)要性(xing),為(wei)美(mei)麗中國(guo)指引方向。可以(yi)(yi)說,“兩座(zuo)山(shan)論(lun)”已經(jing)成為(wei)習近(jin)平(ping)治國(guo)理政思(si)想的(de)重(zhong)要組成部分(fen)。
在這些論(lun)述中(zhong),又以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fu)大學發表(biao)演講(jiang)時(shi)的闡述最為全面、經典—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shan)銀(yin)山(shan)。寧(ning)要綠水青山(shan),不(bu)要金山(shan)銀(yin)山(shan),而且(qie)綠水青山(shan)就是金山(shan)銀(yin)山(shan)。”
這三句話從(cong)不同角度闡明了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二者之間的(de)(de)辯證(zheng)統一關系,既有側重(zhong)又不可分割,構成有機整體。我們從(cong)中能夠讀出,在習近平心目中,生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一條不能逾越的(de)(de)底線(xian),任何(he)再以綠水青山去(qu)換金山銀(yin)山的(de)(de)做法,都是不被允許,也不能原諒的(de)(de)。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遵循辯證的邏輯
相信(xin)大(da)家對《之(zhi)江(jiang)新語(yu)》這本書(shu)已不(bu)陌生。“之(zhi)江(jiang)新語(yu)”本是(shi)《浙江(jiang)日報》頭版(ban)的(de)特色欄目(mu),自(zi)2003年(nian)2月25日開始持續到2007年(nian)3月25日,累計刊登短評232篇(pian)。它的(de)作(zuo)者正是(shi)時任浙江(jiang)省委書(shu)記的(de)習近平(ping)。
用習(xi)近(jin)平自己的(de)話說:“那是每天寫下的(de)三言(yan)兩語的(de)感受,在(zai)報紙上登出來,后來匯集(ji)成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