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智慧交通、綠色塑料供應鏈、垃圾分類等重點領域 委員建言—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2021-03-19 572 zdy;來源:網絡
(原標(biao)題:聚焦智慧交通、綠色(se)塑料供應鏈(lian)、垃圾(ji)分類等(deng)重點(dian)領(ling)域 委(wei)員建言——大力倡(chang)導綠色(se)低碳(tan)生(sheng)產生(sheng)活方式)
綠色發展(zhan)成為(wei)“十四五”規劃的新注腳。
扎實做(zuo)好碳(tan)(tan)達(da)峰、碳(tan)(tan)中和工(gong)作(zuo)(zuo);深入(ru)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鞏固藍天、碧水、凈(jing)土保衛(wei)戰成果,促進生(sheng)(sheng)產生(sheng)(sheng)活(huo)方式綠色轉型……圍繞2021年(nian)政(zheng)府(fu)工(gong)作(zuo)(zuo)報告提出的任務要求,政(zheng)協委員們從交通出行、資(zi)源利用、文(wen)明(ming)生(sheng)(sheng)活(huo)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見,大力倡導綠色低(di)碳(tan)(tan)生(sheng)(sheng)產生(sheng)(sheng)活(huo)方式。
郭繼(ji)孚委員:堅持(chi)城市(shi)跟著軌道走,打造(zao)“15分鐘生活圈”
交(jiao)(jiao)通(tong)領域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北京(jing)交(jiao)(jiao)通(tong)發(fa)展研究院(yuan)院(yuan)長郭(guo)繼孚建議,堅持城市跟著軌道走,將居住(zhu)、就業和公共設施等(deng)相對(dui)集(ji)中于軌道交(jiao)(jiao)通(tong)樞紐和站點周圍,打造“15分鐘生(sheng)活圈”,促進(jin)交(jiao)(jiao)通(tong)與城市協調發(fa)展。
“城(cheng)市交通碳(tan)排放(fang)有(you)(you)可能(neng)持續增加,形(xing)勢不容樂觀(guan)。”郭繼孚分析(xi)說(shuo),我(wo)國(guo)仍處于機(ji)(ji)動化快速發(fa)展的(de)階段,千人汽車保有(you)(you)量與國(guo)際水平相比(bi)有(you)(you)差距,在人民對美(mei)好生活的(de)向往下,機(ji)(ji)動化水平預(yu)計(ji)還將進(jin)一步提升。此外,我(wo)國(guo)城(cheng)市交通能(neng)源消耗仍主(zhu)要依靠傳統汽柴(chai)油等化石能(neng)源,運輸(shu)結構和能(neng)源調整任重道遠。
“要著力實(shi)現‘15分(fen)鐘生(sheng)活圈’,打造低碳(tan)生(sheng)活模(mo)式。”郭繼孚建議,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城鎮規(gui)模(mo)結(jie)構,明確(que)在有(you)軌道交(jiao)(jiao)通(tong)建設(she)規(gui)劃的城市,必須同步編制軌道交(jiao)(jiao)通(tong)沿線和車站(zhan)的控(kong)制性詳細(xi)規(gui)劃,保證軌道交(jiao)(jiao)通(tong)與周邊用地的一體化開發落到(dao)實(shi)處。
“未(wei)來不需要擁有小汽車也能(neng)便捷(jie)出行,出行要預約,路(lu)上(shang)不堵(du)車。”郭繼(ji)孚描繪了未(wei)來城市(shi)交(jiao)通的理想“藍圖”。他建議,以信(xin)息技術為(wei)支撐打造以公共(gong)交(jiao)通為(wei)核心的多(duo)樣(yang)化、一體化全鏈條出行服務(wu)。還要加速機動車能(neng)源結(jie)構零碳轉型、持(chi)續(xu)推動大宗貨物“公轉鐵”,利(li)用智(zhi)能(neng)交(jiao)通助力(li)交(jiao)通運行,實現系統運行效率最(zui)優。
李景虹委員(yuan):建設(she)國際(ji)一流的(de)綠色塑料(liao)供應鏈
“我國是塑料生產和使用大國,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提高塑料循環再生能力是治理‘白色污染’的關鍵環節,也是最經濟最可行的政策選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說。
他認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綠色塑料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仍存在再生塑料供給不足、生態設計商業化進程緩慢、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低等問題。建議加強循環再生的主力地位,出臺政策,增加對領先企業的支持力度。“包括將領先企業納入綠色供應鏈試點范圍,對綠色再生塑料和綠色塑料制品生產和使用企業增加財稅支持力度等。”李景虹說。
“還要突出生態設計的重要性。”李景虹建議,盡快出臺有引領性、有約束力的政策法規,增大生態設計的權重,提高綠色再生塑料和生態設計的準入門檻。加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以生態設計指南規范和引導品牌商采用生態設計,建立可量化、可追蹤、易于理解的綠色塑料產品評價體系和標識標簽制度,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相互理解和協作。
“還要拓寬政策對話和反饋渠道,管理部門要多傾聽產業鏈的關切和訴求。”李景虹還建議,借鑒國際最佳實踐、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實現國內外標準規范的互通互認,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建設國際一流的綠色塑料供應鏈。
姚衛海委員:建立臺賬,精細化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據住建部統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平均為30.4%,只有15個城市達到或超過國家要求的35%的目標。”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姚衛海建議,建立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臺賬制度,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垃圾分類積極性。
姚衛海認為,目前我國生活垃圾分類仍面臨不少問題,許多城市在小區層面的混合垃圾量和廚余垃圾分出量尚未建立臺賬,對居民是否養成廚余垃圾分類的習慣也缺乏統計。“如果‘十四五’時期垃圾分類缺少科學的、精細的成效評估體系,那么此前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投入可能功虧一簣。”
“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粗放模式亟待改進。”姚衛海建議,建立小區垃圾分類臺賬制度,內容包括清運時間、垃圾類別、分類純度、清運量(重量)、生活垃圾交付單位/居民區及責任人、清運單位及負責人等。由生活垃圾管理部門為社區周邊垃圾轉運站、清運車輛配備計重設備,環衛單位每次清運小區廚余、可回收、有害、其他垃圾時,都應當填寫相應的臺賬記錄表,并上報生活垃圾管理部門。分類指導員也可依據臺賬,對尚未養成分類習慣的家庭進行精準入戶宣傳指導。
此外,他建議把廚余生化處理設施和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設施的建設作為重點,鼓勵采用分散式堆肥方式處理廚余垃圾,讓公眾看到身邊的自然循環,提升分類意愿,培養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