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是全球主要國家一致的目標,在政策支持下,也為投資者帶來了一個的好賽道!
一、超長的成長時間窗,是買入并持有的前提。
公司短期因“產品漲價”、“擴產能”刺激,股價會出現短期的上漲;如有“品牌優勢”、“規模成本優勢”、“技術壁壘”等優勢,在行業不被取代,龍頭地位穩固的情況下,股價會有較長期的上漲。
股價漲幅的時間窗,主要取決于政策/產業景氣度的延續性。、醫藥、消費電子三個板塊中“穿越牛熊”的牛股最多,行業“永續”屬性是關鍵。成長是買(mai)入公司/行(xing)業指數(shu)的大前提。從“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的時間節點來看,我國預期2030年“碳達峰”,2060年達到碳中和,留給“雙碳”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可謂“”!
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了各領域,分階段的“碳達峰”實現目標。其中囊括了前期市場表現極佳的、光伏、風電、水電各個領域。
(一)滲透率增速超預期。
自我國實行補貼政策以來,除大幅降補的2019年,其余各年新能源車產銷量都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
日前,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 年5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 135.4 萬輛,盡管環比4月份出現了 29.7%的增長,但同比依然下降了 16.9%。1-5 月全國累計零售 731.5 萬輛,同比下降 12.8%,減少107 萬輛。
不過,乘用車銷售再度疲軟并沒有影響到車型。5 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 36.0 萬輛,同比增長 91.2%,環比增長 26.9%。1-5 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 171.2 萬輛,同比增長 119.5%。隨著購置稅減半、購車補貼、汽車下鄉等政策利好釋放,單月交付量不斷創出新高。 上半年交付量達64萬輛,同比增長314.9%,拿下全球半程新能源車銷售冠軍。
2020年,國內滲透率為5.42%;2021年全年,新能源車滲透率飛升至15%。
2022年前5個月,滲透率已達21%,超過了2025年20%滲透率的預定目標!
消息顯示,購置稅減免政策有望延續,即使漸進式降補貼已經來到了最后一年,但新能源車綜合成本快速下降,電氣化帶來的出眾體驗感是機械時代燃油車所不能相提并論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看不到短期見頂的風險。
(二)光伏、風電、儲能中期成長前景明朗。
光伏行業中,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等環節近80%的產值由中國企業制造。從海外景氣度傳導,到“平價上網”,光伏產業鏈2021年初簽訂百億大單最多。
2019年風力發電占總發電量的6%,在政策利好指引下,于2020年迎來一波“搶裝潮”。2021年底,本應是海風補貼最后的截止日,但廣東、浙江等經濟大省從財政、金融端發力,著力打通風電發展的關鍵癥結,風電項目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退坡。
水電由于上網價格低廉,穩定性強的特點,占清潔能源裝機總量第一位,大約20%的份額。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
《2021-2022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2021年底,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量分別為3.3億千瓦、3.1億千瓦,預期2022年底將分別達到3.8億千瓦、4億千瓦。風、光裝機量今年有望以21.87%的增速上漲,未來4年復合增速有望達到17%。在GDP下滑的現在,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長期增速。
水電方面,行動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2030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左右,省級電網基本具備5%以上的尖峰負荷響應能力。“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分別新增水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左右,西南地區以水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基本建立。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國水電裝機容量約3.91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36億千瓦)。抽水儲能未來4年的復合增速約為35.1%。
同時,歐洲施行嚴厲的“碳排放”政策,計劃于2035年禁售燃油車,美國拜登政策也制定了2030年滲透率50%的目標,全球已達成共識的“”政策擁有足夠的政策確保長期成長。
二、“碳中和”更適合通過指數產品布局。
眾所周知,上下游分為鋰電小金屬、鋰電設備、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整車等;
光伏分為硅料、硅片、組件、逆變器、密封膠、電站、BIPV等;
風電分為風機、塔筒、電纜、葉片等。
除此之外還有水電、儲能、核電等板塊,涉及產業鏈相對較多,每個細分領域還有眾多個股,散戶通過單一/少數個股投資通常不得要領。
相比之下,通過指數布局的方式能夠規避個股暴雷,熨平單一種類資產大幅的波動。
三、8家跟蹤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 7月4日正式發售!
8家跟蹤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的產品已于7月4日在滬深2個交易所正式發行。截止4日收盤,不乏有單日吸金達10億元的大單品。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兩類涉及碳中和的指數:
第一種是國泰家的碳中和50ETF(159861),跟蹤的是產業50指數(930614);
第二種是碳中和ETF(159790)、碳中和50ETF(516070)、碳中和ETF基金(159985)、泰康碳中和ETF(560560),跟蹤的是中(zhong)證(zheng)經濟(ji)主題指(zhi)數(shu) (000977)。下面教主將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與兩種已有指數對比來看:
(一)三大指數權重股大多重疊。
“碳中和”領域三大指數,其前十大權重股有較多重疊。
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中證經濟主題指數 (000977)、產業50指數(930614)成分股分別有100/50/100只,其前十大權重股占比依次為45.9%、60.13%、45.5%。
(二)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樣本分布更分散,更貼合“雙碳”政策。
在選樣方式中,產業指數(000827)選樣標準包括但不限于:
資源管理:為供水、可回收利用材料生產、清潔能源發電、能源節約與管理等活動提供生產設備、技術、特殊材料、服務、建筑與安裝;
清潔技術和產品:為能源清潔、資源提效等活動提供生產設備、技術、特殊材料、建筑與安裝;
污染管理:為空氣污染防治、廢水管理、固體廢棄物管理、噪聲消除、環境監測、數據收集等活動提供生產設備、特殊材料、建筑與安裝。成(cheng)分股中環保類(lei)上下(xia)游成(cheng)分股較(jiao)多。
中證經濟主題指數 (000977)的硬性指標是:
清潔能源發電(太陽能、風能、核能、水電、清潔煤等)、能源轉換及存儲(智能電網、電池等)、清潔生產及消費(能源效率等)、廢物處理(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業務,單一公司的營收/凈利潤比例達到50%。
與前兩類指數相比,本文主人公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931755)則更貼合“雙碳”的要求。
指數編制過程中先剔除了ESG后10%的樣本,合理地規避信披風險。除重點布局“深度低碳”領域外,還把握了“高碳減排”公司邊際改善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