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zhong)國(江(jiang)西)工(gong)業(ye)(ye)(ye)互(hu)聯網(wang)創新發(fa)展大(da)會在(zai)南昌舉行。會上,中(zhong)國工(gong)業(ye)(ye)(ye)互(hu)聯網(wang)研究院(yuan)黨委副書(shu)記(ji)、工(gong)業(ye)(ye)(ye)互(hu)聯網(wang)平臺(tai)創新合作中(zhong)心秘書(shu)長(chang)李煒發(fa)布(bu)的(de)《跨行業(ye)(ye)(ye)跨領域工(gong)業(ye)(ye)(ye)互(hu)聯網(wang)平臺(tai)發(fa)展八大(da)成(cheng)效》顯(xian)示,“雙(shuang)跨”工(gong)業(ye)(ye)(ye)互(hu)聯網(wang)平臺(tai)呈(cheng)現平臺(tai)生態漸序完善、技(ji)術耦合不(bu)斷增強(qiang)(qiang)、工(gong)業(ye)(ye)(ye)軟件云(yun)化(hua)突破、賦(fu)能(neng)成(cheng)效日益顯(xian)著、“雙(shuang)鏈”支撐持續(xu)強(qiang)(qiang)化(hua)、服(fu)務治理效能(neng)增進(jin)、國際拓展優勢漸顯(xian)、驅動發(fa)展內力強(qiang)(qiang)勁等八大(da)成(cheng)效。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面向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需求,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支撐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的工業云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高度契合平臺經濟的發展規律,是工業互聯網的中樞,促進著泛在知識數字化、工業技術軟件化、經驗智慧模塊化,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構筑競爭新優勢、推動技術和產業變革以及促進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雙跨”平臺作為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最高發展水平的代表,發展迅速、創新活躍,正成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硬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及未來競爭的新優勢。
一、平臺生態漸序完善
“雙跨”平臺發展規模呈現健康有序、高質量的增長態勢,平臺平均連接工業設備超218萬臺、平均承載工業機理模型超2.45萬個,覆蓋9大領域。“雙跨”平臺整體開放運營能力突出,平均營業收入已達到69億元,平均工業APP數量達8738個,平均服務企業數量超過23.4萬家。
多個省市高度重視打造“雙跨”平臺,從政策體系、人才培養、生態載體等方面加強保障,正在打造以“雙跨”平臺為牽引的產業發展生態。從政策體系看,目前,全國已有30余個省(市)圍繞“建平臺”和“用平臺”部署重點任務,已基本形成了部省聯動、梯次發展、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并取得了積極成效。從區域分布看,發展漸趨均衡,“雙跨”平臺已經覆蓋全國16個省份,兼顧東中西部。
從成長路徑看,“雙跨”平臺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源于傳統制造企業,立足行業知識沉淀和工業基因,深耕制造業工業場景的平臺,占“雙跨”平臺總數的62%。二是源于信息和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立足信息技術優勢和互聯網基因,為制造業工業場景提供云化軟件集成服務的平臺,占“雙跨”平臺總數的22%。三是源于軟件企業,兼顧軟硬件研發,為制造業工業場景提供信息和通信設備生產運維服務的平臺,占“雙跨”平臺總數的16%。
二、技術耦合不斷增強
一是融合創新加速。“雙跨”平臺端、邊、云、鏈、數、智、網、安一體化的商業化進程加快,積極布局大模型領域,探索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務)產品服務。從技術突破看,“雙跨”平臺在多個短板技術領域研發突破,分層釋放應用潛能,AIGC、大模型等新技術正在工業領域探索深度應用。在邊緣層,邊緣計算技術推動計算資源、應用資源從云端向邊緣側下沉,云邊協同體系建設加速完備。在平臺層,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工業視覺等技術與工業場景深度融合。在應用層,“小快輕準”SaaS化服務模式快速興起。
二是操作系統探索商用。“雙跨”平臺能夠深度集成IT、OT、CT、DT等各類技術,具有基礎性、聚合性、融合性等典型特征。從研發投入看,“雙跨”平臺正在聚焦芯片、網關、工業軟件、數據庫、操作系統等關鍵核心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從自主可控看,“雙跨”平臺瞄準產業鏈供應鏈薄弱環節,持續加強國產可替代產品研發與應用。
三、工業軟件云化突破
工業軟件云化促進算力算法資源的優化配置,生產制造的智能協同,知識模型的沉淀復用,正在推動技術和產業的融合應用。“雙跨”平臺深入制造業特定場景開展研發和應用,通過工業知識的不斷積累、迭代和更新,驅動工業軟件在研發設計、工業仿真、自主控制、工控安全、經營管理等關鍵領域取得了良好發展成效。“雙跨”平臺正成為帶動工業軟件云化創新的有效路徑和重要載體,平臺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工業數據、工業知識和工業場景,培育了一大批工業軟件并加速云化部署,催生輕量化、SaaS化等新服務模式的工業APP快速興起。目前,“雙跨”平臺承載工業APP數量已超過43萬個。
四、賦能成效日益顯著
賦能行業方面,“雙跨”平臺深耕制造業工業場景,通過對大量行業經驗和工藝進行模型化、軟件化,實現工業知識的沉淀、復用和重構,共沉淀工業機理模型超123.7萬個。在機械行業,聚焦資源調配效率低、設備運維難等痛點,平臺著力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精細化水平。在石化化工行業,聚焦設備管理“黑箱”、工藝經驗傳承難等痛點,平臺著力提升企業設備智能管控水平。在新能源行業,聚焦設備多且分散、監管維護困難等痛點,平臺以設備預測性維護為切入點,著力轉變生產管理方式。在電子信息行業,聚焦行業知識顯性化難度大、技術門檻高等痛點,平臺聚焦模型沉淀復用,著力提高工業軟件開發能力。
賦能區域方面,“雙跨”平臺聚焦制造資源集聚程度高、產業轉型需求迫切的區域,為政府提供基于平臺的“雙碳”監測、安全監管、企業畫像、精準招商等監測監管型或綜合管理型賦能服務,有效推動區域資源整合共享、產業鏈分工協作、企業協同創新、轉型服務升級等,實現區域的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運營,助力區域企業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加速“平臺+園區”數字化賦能。目前,“雙跨”平臺服務園區數量達到1706個,為園區政府治理決策、園區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五、“雙鏈”支撐持續強化
“雙跨”平臺積極發揮數據融通作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資源整合與創新合作,實現強鏈、延鏈、補鏈。在“強鏈”方面,“雙跨”平臺打通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研發、設計、生產、倉儲、物流、服務等環節的高效協同,提高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效能。在“延鏈”方面,“雙跨”平臺完善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合作機制,吸引更多企業入鏈、融鏈。在“補鏈”方面,“雙跨”平臺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雙跨”平臺賦能產業鏈協作,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動“鏈式”數字化轉型。“雙跨”平臺以行業應用為牽引,以典型場景為紐帶,加大以龍頭企業為主力軍、中小企業為生力軍的“鏈式”數字化轉型力度。通過“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形成上下游、大中小、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數字化協同發展生態,推動中小企業加速核心業務環節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六、服務治理效能增進
在綠色低碳領域,“雙跨”平臺通過生產、存儲、運輸、接收、利用處置、環境容納全流程閉環管理,賦能高耗能行業實現關鍵生產工藝能耗、碳排放的數字化和透明化。通過整合生產數據、平臺和系統,實現生產能耗、碳排放、碳足跡、碳配額、碳信用、碳匯等數據的連接和管理,有力促進了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
在安全生產領域,圍繞化工、鋼鐵、有色、石油、石化、礦山、建材、民爆、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雙跨”平臺發揮能力優勢,不斷增強工業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加速安全生產從靜態分析向動態感知、事后應急向事前預防、單點防控向全局聯防的轉變,提升工業生產本質安全水平。
七、國際拓展優勢漸顯
“雙跨”平臺具有良好的全球資源調配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肩負著“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重要使命,不斷加強與主要國家、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接合作,探索建立政府間、國際組織、產業組織及企業間的多樣化合作。在標準制定方面,平臺通過推動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發布,引領規范化發展。在品牌建設方面,平臺品牌影響力已擴展向國際。在市場開拓方面,平臺已具備參與國際項目、拓展海外市場的能力。
八、驅動發展內力強勁
“雙跨”平臺正集中優勢資源和集團能力使之力出一孔,強化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以“鍛長板”,依托彼此優勢強化合作以“補短板”,著力鍛長補短、固強補弱,合作共進,進一步增強核心能力建設,帶動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邁向新征程。
一是創新引領能力提升。深化平臺垂直行業應用,推動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產品攻關。二是多元商業模式興起。訂閱化模式加速向產品化模式轉變,專業化合資成為潛在合作方向。三是賦能成效顯現。“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解決方案不斷豐富,分行業分領域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四是資源要素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續推進,多層次數字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政府性資金引導作用顯現,社會資本投入力度加大。五是產業生態壯大。持續開展多元化產業活動,創新活躍的生態氛圍增強。
(責(ze)任編(bian)輯:王丹萍(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