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探析2012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
2012-02-13 1119 全景網 編輯:sam
永久免费AV网站SM调教_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_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_每章都有肉并且非常黄的小说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智庫“工業和信息化形勢分析課題組”
對2012年形勢的基本判斷
(一)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加大,保增長、促穩定成為當務之急
主權債務危機影響加深,世界經濟面臨重大風險。2010年4月以來,歐美主權債務危機逐步深化,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當前,危機仍在持續演進和深化中,發展前景尚未明朗。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先后調低了2012年經濟增長預期,并提出全球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危險期”。同時,發達經濟體持續低迷,新興經濟體增速趨緩,國際市場需求放緩,全球經濟再平衡仍需時日。
(二)我國經濟將在增速小幅回落中平穩運行,調結構、轉方式亟待實質性推進
拉動工業增長的三大需求呈現投資趨緩、消費趨穩、出口趨降的走向。同時,宏觀調控政策彈性增強。2012年,財政政策在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空間和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對小型微利企業的結構性減稅等政策,將促進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貨幣信貸政策維持定向寬松,將為實體經濟營造寬松有利的環境。
生產要素供給持續趨緊,企業生產經營難度加大。油荒、氣荒、電荒現象頻現;“招工難”將呈常態化;重要礦產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將進一步提高;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土地供給日趨緊張。
(三)主要工業行業均成本上升、出口下滑、增幅趨緩,部分高端產品有望形成新的增長點
原材料工業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但增速小幅下滑。鋼鐵、石化、建材、有色等行業延續分化勢頭,鋼鐵行業微利增長及增產不增效問題依然突出,石化行業增速將有所放緩,建材、有色行業總體處于平穩運行態勢。
裝備工業生產、出口增速總體趨緩。汽車、工程機械等行業的增速將實現企穩回升,船舶工業增速將繼續回落,高端裝備制造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
消費品工業在出口增速趨緩形勢下仍能保持略有回升。棉花等主要原料價格進一步趨穩,消費品工業的整體生產增速將出現一定的回升,但不會太明顯。
(四)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層出不窮,軟件服務業成為增長亮點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行業領域快速擴散。2012年,物聯網產業規模將超過4500億元,云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600億元,移動互聯網將會在移動辦公、移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電子商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B2B、B2C電子商務交易額仍將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電子商務新模式不斷涌現,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加快向綜合購物平臺轉型,企業全程電子商務成為新趨勢。
軟件服務業成為增長新亮點。軟件服務業增速將高達30%以上,規模將達到2.3萬億元,其中系統集成、電子商務、云服務、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軟件外包將是主要的增長點。
(五)中小微企業經營復蘇緩慢,面臨生存競爭和轉型升級雙重任務
中小企業經營形勢不容樂觀。上半年,中小企業較為嚴峻的經營環境仍將延續,下半年隨著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效應不斷積累并顯現,中小企業經營狀況可望探底回升。
小微型企業面臨生存競爭和轉型升級的挑戰。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型中小企業困難加大,部分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形勢嚴峻,生產經營困難形成倒逼機制,將推進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六)兩化融合加快向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拓展,企業信息化應用向綜合集成和產業鏈協同演進
試點示范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兩化”深度融合典型示范廣泛開展,工業企業的信息化普及率將進一步提高,大型企業將加快從生產經營關鍵環節的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發展,長鏈條供應鏈管理將會成為深度融合的重點。
大型骨干企業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2012年,將有80%以上企業著手跨系統、跨平臺的信息系統集成。其中物流行業將依托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服務流的綜合集成;鋼鐵工業將有超過50家的重點企業建立起產供銷一體化信息系統。
產業鏈協同應用將在汽車、鋼鐵等行業快速發展。2012年,將有更多大型企業在內部集成應用的基礎上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開展產業鏈協同應用。供應鏈協同促進了企業生產制造的智能化、敏捷化、柔性化。
(七)政策引導與技術改造雙管齊下,節能減排將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節能減排政策產生硬約束效應。“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明確提出了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稅收政策也將進一步調整,并首次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
二是近兩年的技術改造以及節能減排新技術應用也將在2012年顯現成效。隨著循環經濟重大技術示范項目的組織實施、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深入推進、重金屬行業重大清潔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范圍擴大,相關行業資源利用效率將有大幅度提高,對單位工業產品能耗下降形成有力支撐。
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信息基礎設施滯后制約“兩化”融合向深度發展
我國寬帶網絡普及率已大幅提高,但寬帶速度很不理想。信息網絡基礎設施落后將直接限制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數字內容、手機電視等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
(二)信息安全尤其是工控系統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互聯網監管模式提出挑戰。隨著“強后臺”+“瘦客戶端”的“云+端”模式成為趨勢,跨國企業很容易獲取國家敏感信息和數據,潛在威脅巨大。目前國內工業控制系統的年銷售超過百萬套,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絕大部分采用國外產品,漏洞和后門基本不可控。
(三)工業節能減排存在投入不足、政策滯后和管理基礎薄弱等問題
由于節能減排專業性強、融資成本高,單靠企業自身積累難以承受,而現行節能減排政策對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的引導不足,從而導致金融資本難以進入。當前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呈加速之勢,而現行的節能減排政策很少體現地區差異。
(四)工業發展的微觀基礎亟需夯實
企業是工業經濟的微觀基礎。受國際市場需求放緩、融資環境趨緊、用工成本上升、利率匯率調整,以及能源原材料價格高位波動、要素供應緊張等多重因素擠壓,預計2012年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加大;國家出臺的提高營業稅增值稅起征點、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局面。但總體而言,我國中小型工業企業經營困難的局面還將在一段時期內持續存在。
(五)正確看待工業增長速度平穩回落
工業增長主要取決于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當前,我國基礎設施投資逐步飽和,投資高增速難以持續;出口受外需放緩影響,增速也開始回落;消費雖然保持增長勢頭,但也呈現出穩中趨弱的特征。總體來看,“十二五”我國工業潛在增長率將可能步入下行通道。工業增速的平穩回落,有一定的必然性,這恰恰是我們換取結構調整空間、促進質量效益提升的有利時機。
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一)啟動實施全民信息消費工程
全民信息消費工程包括“寬帶中國”推進、智能終端普及、信息內容服務、電子商務應用等四個專項工程。“寬帶中國”推進工程將加快推進光纖入戶和寬帶普遍服務,加強3G網絡縱深覆蓋以及向4G演進;智能終端普及工程將建立電信運營商、終端制造商、基礎軟件商、核心芯片商及內容服務商等廣泛參與的移動智能終端核心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體系;信息內容服務工程將大力發展動漫游戲、網絡傳媒、數字家庭、電子出版等新型業態,提升醫療、教育、社保的網絡化服務水平;電子商務應用工程將引導各類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健康發展,完善在線支付、物流配送、信用體系等政策環境。
(二)研究制定“兩化”融合促進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
一是促進離散型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機械、汽車等行業普及應用制造執行系統(MES)與企業資源計劃(ERP)。二是促進流程型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廣鋼鐵、石化等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三是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推廣在線維護、融資租賃、集成總包等新業務模式。四是建立協同供應鏈管理體系,加快上下游供應商間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無縫對接。五是建立重點消費品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實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六是建設兩化融合服務平臺,促進平臺品牌化、專業化、精品化。
(三)創新工業節能減排投融資機制
發揮好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地方財政資金向工業節能減排項目傾斜。加大對工業節能減排的信貸支持力度,建立銀行綠色評級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適合工業節能減排項目特點的信貸模式。研究建立工業節能減排產業基金。借鑒生產者責任延伸的理念,探索建立工業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引導基金。
(四)明確對小微企業“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
加大財政金融政策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民間資本陽光化。實施結構性減稅,進一步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延長稅收減免期限,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政策受益面。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暫停或廢除部分收費項目,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破除行業進入壁壘,拓展民間投資發展空間。
(五)引導鼓勵企業加快海外并購的步伐
制定海外并購指導目錄,搭建服務平臺,重點支持和鼓勵優勢企業在量力而行、理性選擇、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走出去”收購被低估的歐洲優質資產。加強政策扶持,推動優勢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歐企并購,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為海外并購融資。對一些影響較大的并購交易加強金融監管,指導和幫助企業防范境外并購風險。
(六)打造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產業鏈
進一步扶持和發展信息安全應用產業,構建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產業鏈。創新信息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通過多主體、多手段、多技術完善監管體系。研究“云服務”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加強對云服務商的監管,強化云存儲信息安全。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情報獲取、態勢感知、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并研究制定《信息安全法》。
(七)開展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效果、工業發展質量、工業節能減排績效和“兩化”深度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
建立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效果跟蹤評價體系,及時跟蹤和解決規劃實施中遇到的重大問題。開展工業發展質量評價,引導地方政府把工作重心轉到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工業整體素質和水平上來。啟動工業節能減排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工作,探索建立工業節能減排績效評價制度。建立“兩化”深度融合發展水平監測和評估制度,優化“兩化”融合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