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會議:結構調整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2010-02-05 1580 金融時報
永久免费AV网站SM调教_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_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_每章都有肉并且非常黄的小说
“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0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之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經濟結構調整是緊密相連的,前者是一個比后者更為宏大的戰略目標任務,后者是前者的重要內容和實現途徑。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以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優化經濟結構對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言,具有特別突出的現實意義。
從理論上講,結構決定效果,合理的結構能夠產生結構效率,推動經濟發展。結構主義觀點認為,現代經濟增長本質是一個結構轉換過程,經濟增長是主導產業部門依次更替的結果。如果說技術創新可以提高生產力,生產要素供給可以增加產量,制度效率可以提高技術創新的可能性和創造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環境,那么,結構效率則能不斷地把生產要素配置在技術創新形成的高效率產業上。勞動、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從生產率較低的部門向生產率較高的部門轉移,能夠加速經濟增長。
結構主義的思路注意到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步階段市場經濟尚不發達的事實,提出了在市場功能受到種種既定限制條件下實現經濟增長的可行途徑。就發展中國家而言,商品經濟不發達,市場分散零碎、遠未形成體系,不論供給價格彈性還是需求價格彈性相對都很低,在這種情況下,市場機制難以發揮其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不應完全寄望于市場機制的調節,而應有效發揮政府的作用,通過結構調整,有計劃地對資本積累和工業建設做出安排。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變動,不能是邊際的、增量的調節,而應該是大規模的經濟變化和重大的經濟結構的改進。
就中國實際狀況而言,經濟結構調整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多次出現高增長行業推動經濟進入高增長周期的過程,形成了結構變化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作為二元經濟特征顯著的“發展中大國”,我國經濟增長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層次低,農業不穩、工業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后;城鄉經濟發展不協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區域經濟發展失衡,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滯后;涉外經濟發展失調,國際收支不平衡,貿易增長方式粗放;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驅動。我們在結構調整上花費了很大功夫,但這些結構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有些甚至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結構調整是我們經濟社會工作的重要任務。
經濟發展過程實際上是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和升級的過程,建立在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基礎上的發展,才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發展。在當前市場機制難以完全發揮其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在技術創新、制度效率和生產要素供給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借鑒吸收結構主義的有益觀點,進行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使生產要素配置由低效率產業加速向具有比較優勢的高效率產業轉移,使結構效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動力。
為此,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就要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穩定農業、做強工業、提升服務業水平,特別是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更多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與農村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繼續實施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加快發展海西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蘇北沿海經濟區等經濟區域;進行涉外經濟體制改革,調整進出口商品結構,注重對外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切實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努力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要積極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拓寬消費領域和改善消費環境,充分發揮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