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文化:融合創新比翼飛
2012-04-21 962 新華網
永久免费AV网站SM调教_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_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_每章都有肉并且非常黄的小说
這陣子,《泰坦尼克號》又開始席卷全球銀幕,除愛情故事依舊動人雋永之外,3D效果也成為14年后讓觀眾重返影院的最大賣點。有影評人稱,理工科出身的卡梅隆帶來了電影產業的新趨勢:技術創新才是王道。
3D電影、數字圖書館、虛擬博物館……在中國,老百姓也已在文化中嗅到了科技帶來的金屬味兒。在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上,科技和文化更是被連在一起,濃墨重彩地寫入全會的《決定》中:“要發揮文化和科技相互促進的作用,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藝術令科技創新增值
科技部部長萬鋼曾表示,喬布斯引發了對中國科技產業今天和未來的思考。從蘋果的成功可以看出,藝術是科技創新增值的砝碼。中國能否有自己的藝術創意“喬布斯”?
從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本土科技設計獎項中,或可看出中國從業者的努力。從1996年起,中國自己的工業設計大獎——“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已累計有2885家企業19570件產品參評,展示了一批“既具備科技含量、又富含藝術文化氣息的設計產品”:方便老人視覺的時尚老人手機,小巧簡潔的電動車充電樁、外形輕薄現代的3D電視……
“設計和文化理念是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必不可少的元素。”一位工業設計師如是說。
科技改變文化發展業態
科技與文化的“聯姻”也給文化產業帶來了巨變。在我國,科技已經滲透出版、影視、動漫等各個文化領域,改變了文化的發展業態、表現形式和傳播手段,促成文化產業新的騰飛。
哲學可以成為產業?面部表情可以制成禮物?出版也可以在“云端”?這些新鮮事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里都聚齊了——
學生創業企業“這哲網”通過多功能信息采集和發布體系,24小時從各地分部向網站播發文字、圖片、視頻等哲學信息產品;企業“踏歌時代”研制的軟件,可識別人臉生成卡通形象,創造了新的電子禮物消費文化;“學者在線”數字出版平臺未來將實現線上的全數字出版服務,促使學術期刊出版行業向按需印刷、綠色出版的集約化方向轉型。
科技增添了文化企業的創意味兒,也賦予了它們全新的企業價值。短短兩年間,“這哲網”就因火爆的線上人氣被成功收購。目前,園區聚集企業170余家,其中文化類企業占據80%以上,實現年銷售收入300億元左右。
文化與科技要融合
為什么中國拍不出《阿凡達》?“缺的不是技術。”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其實國內的3D技術與國際基本同步,但缺的是像美國那種把技術、資金、人才、渠道等資源聚合在一起的領軍人物和產業環境。
中國已經邁出科技與文化融合之路,雖然不是一片坦途。
2011年,文化部、科技部聯合制定《國家科技與文化融合聯合行動計劃(2011年—2015年)》、起草《關于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科技與文化融合示范基地”認定標準。
北京海淀區就建立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示范區”,包括人大文化科技園在內的“五園三基地”已經鋪開。從2009年起,海淀設立了每年1億元的文化發展專項資金,3年來共支持219個項目,已經形成了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海淀模式。合肥、無錫等地也已經從區域發展的高度,謀劃并實施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整體戰略,局部突破正走向全面推進。
業內人士也表示,如今,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正在初步形成。
編輯 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