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報告:我國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
2019-11-15
949
編輯:sam 來源:網絡
(原標題:知識(shi)產權(quan)保護(hu)與營商環境報告:我國知識(shi)產權(quan)綜合實力(li)再上新臺階)
作為(wei)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lan)會重要論(lun)壇之(zhi)一,打擊侵權假冒論(lun)壇11月(yue)6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該論壇對外發布《中國知識產(chan)權(quan)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以下簡稱(cheng)《報告》)。
報(bao)告指出,2018年,中國知識(shi)產權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歷史重構,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知識產權(quan)保護得到全面加強,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
知產保護力度加大(da)
越來越多的全球最新科技和產品選擇在(zai)中國首創的進博會上(shang)“亮相”,這是(shi)第二屆進博會呈現出的(de)特色(se)之一。中(zhong)國館的(de)中(zhong)國科技及產品表(biao)現也極(ji)為亮眼(yan)(yan)。有(you)(you)大飛(fei)機,中(zhong)國天(tian)眼(yan)(yan),深海勇(yong)士這些我國創新發展(zhan)的(de)重(zhong)要(yao)成果,有(you)(you)自貿區建設、共(gong)建“一(yi)帶一(yi)路”等(deng)開放(fang)合作的重(zhong)點(dian)項(xiang)目,也有步行街、脫貧攻堅、智(zhi)慧家庭(ting)這些與老百姓生活密(mi)切(qie)相關的展(zhan)項(xiang)。
中國(guo)的進博會(hui),正在(zai)為全球(qiu)企(qi)業(ye)打造(zao)最(zui)新科技和(he)產品亮相的大舞臺。而這些“首發”堅實的后盾之一,是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報告(gao)》顯示,2018年國家知(zhi)識產權局全年共查處專利侵權假冒案件7.7萬件,同比增長15.9%;查處商標違(wei)法案件3.1萬件,案(an)值5.5億元(yuan);查處侵犯中國港澳臺地(di)區和外(wai)國商標(biao)注冊人權益案件6000余件,案值1.51億元,同比增長50.1%。
與此同時,海關(guan)總署開展打擊進出口假(jia)冒偽劣商品“清風(feng)”行(xing)動,截獲假冒偽(wei)劣商(shang)品173.8萬件,繼續開展出口優勢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龍騰”行動,查獲涉嫌侵犯國內企業知識產權的進出口商品385批,同比增(zeng)長62.2%。
打擊侵權取(qu)得成效
全國(guo)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ling)導小組辦公(gong)室主(zhu)任、國(guo)家市(shi)場監(jian)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在(zai)會上指出,“今年是打擊侵權假冒工(gong)作組(zu)(zu)織架構調整后的蓄(xu)力推(tui)進之(zhi)年。全國(guo)(guo)打擊侵權假冒工(gong)作領導(dao)小組(zu)(zu)辦公室著(zhu)力加強統籌協調,各(ge)地、各(ge)部門(men)推(tui)動完善(shan)法律(lv)法規,扎實開展專項整治,持續強化司(si)法保護(hu),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務實開展國(guo)(guo)際合作,打擊侵權假冒工(gong)作取得積極成效(xiao),得到國(guo)(guo)際社會廣泛贊譽。”
《報(bao)告》顯示(shi),依法(fa)向司(si)法(fa)機關(guan)移送涉嫌商標(biao)犯(fan)罪(zui)案件(jian)236件,同(tong)比增長37.2%,其(qi)中向(xiang)司(si)法機關(guan)移(yi)送涉(she)嫌侵犯涉(she)外(wai)商標犯罪案件108件,同比增長28.6%。
版權(quan)執法部門共立(li)案查(cha)辦侵權(quan)盜版案件2500余起,移送司法(fa)機關案(an)件102起(qi),搗毀(hui)窩點203個。加強軟件正版化督促檢(jian)查,共檢(jian)查單位374家,檢查計算機5.04萬臺。
全國(guo)海(hai)關(guan)共查(cha)扣進出(chu)境侵權(quan)貨物4.72萬批,涉及侵權貨物(wu)2480萬件,審核通過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申請11488件,同比(bi)增長24.9%。
中國在知識(shi)產權保護方面作的巨大努力,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認可。
2019年7月世界知識產權(quan)組織在印度新德里發布的《2019年全(quan)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連(lian)續4年(nian)保持上升勢(shi)頭(tou),今年(nian)排在第14位(wei),比(bi)去年(nian)的排(pai)名上升了3位(wei)。
世界知識產權(quan)組織助理總干事格塔洪在論壇上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保護知(zhi)識產權(quan)、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積極加強統籌協調,開展跨部門、跨區域、跨國境聯合執法,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為國際社會樹立了榜樣。
不斷創(chuang)新監管模式
中國在知識(shi)產權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源自于政府監管部門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quan)保護之路。
對于知識產權(quan)保護,我國行政體制“放管服”改革,不斷創新監管的模式。從2016年開始,知識(shi)產權(quan)保護執法部門就開始加快完善專利優先審查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提高專利審查的質量和效率,努力縮短專利審批周期,滿足社會需求。落實專利費用減繳政策,減輕企業負擔。
目前我國知識產(chan)權領域“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在知識產權審查周期大幅縮短,商標平均審查周期壓縮到6個月,高價值專利審(shen)查周期壓(ya)縮10%;知識產(chan)權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力度加大,自2018年(nian)8月(yue)1日起,停征和調整專利部分收費;同時專利代理行業準入放寬;商標數據實現全面放開。知識(shi)產權電子化申請實現無紙化。
2014年11月初,我國第一家知識產權法院在北京成立。隨后上海、廣州知(zhi)識產權法院相繼成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成立標志著我國知(zhi)識產權司法保護再上新臺階。
截至目前,3家知識產權法院、19家地方知識產權法庭和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人民法院貫徹中央加強知識產權(quan)司法保護精神、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重大戰略部署。
打擊侵權假冒也是一項(xiang)長(chang)期艱巨復雜的(de)工作,需要持續發力。
甘霖強(qiang)調(diao),中國政府將持(chi)續強(qiang)化統籌協調(diao),著(zhu)力構(gou)建線(xian)上線(xian)下全(quan)渠道、城鄉(xiang)全(quan)區(qu)域、進出(chu)口(kou)全(quan)鏈條(tiao)、生產消費全(quan)環(huan)節、全(quan)國“一盤棋”的(de)治理格局;將持(chi)續(xu)加(jia)大打(da)擊力度,強化刑(xing)事打(da)擊與(yu)司法保護,推(tui)動信息公開(kai)與(yu)聯合懲(cheng)戒,讓(rang)嚴重違法者付出付不起(qi)的(de)代價;將持(chi)續(xu)提(ti)升監管效能,建立健全以(yi)“雙隨機(ji)、一公開”為基(ji)本手段、以重點(dian)監管(guan)(guan)為補充、以信用監管(guan)(guan)為基(ji)礎的新型監管(guan)(guan)機制;將(jiang)持(chi)續深化國(guo)際合(he)作(zuo),建立完善多雙邊執法協作(zuo)機制,加強線索通報(bao)和案件協查,共同打擊跨境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