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交易市場將開市!減少碳排放真能賺錢?一圖看懂怎么做“賣碳翁”
2021-07-16
611
在各方的持續熱切期待中,上(shang)海(hai)環(huan)境能源交易所(suo)股份有限公(gong)司(以下簡稱上(shang)海(hai)環(huan)交所(suo))今天(tian)(7月15日)正式發布公(gong)告,“根據國家總(zong)體安排,全(quan)國碳(tan)排放權交易于2021年7月16日(星(xing)期五)開市(shi)。請各交易主體據此安排好(hao)有關工作。”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于明天早晨9點之后鳴鑼開市。
目前,由上海環(huan)交所推出的(de)“全國碳交易”微(wei)信公(gong)(gong)眾號已(yi)經(jing)上線,在全(quan)國(guo)碳排(pai)放權交(jiao)易(yi)(yi)機構成立(li)前(qian),將由上海(hai)環(huan)境(jing)能源交(jiao)易(yi)(yi)所股份有限公(gong)(gong)司(si)承擔全(quan)國(guo)碳排(pai)放權交(jiao)易(yi)(yi)系統賬戶(hu)開立(li)和(he)運行維(wei)護等具體工作。該公(gong)(gong)眾號將負責及時、準確地發布全(quan)國(guo)碳排(pai)放權市場(chang)交(jiao)易(yi)(yi)數據、政(zheng)策文件、通知公(gong)(gong)告(gao)等相(xiang)關信息。
不要(yao)小看這個(ge)碳交(jiao)易市場(chang),這除了在資(zi)本市場(chang)上又多(duo)了一個(ge)資(zi)本流動場(chang)所外,更重要(yao)的(de)是能夠(gou)極(ji)大(da)促(cu)進全球(qiu)環保(bao)事業的(de)進程。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這個市場,那就是:減少的溫室氣體可以賣,多排放的溫室氣體需要買回來,遵循“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用資本的力量保護環境。
那么這個碳(tan)交易市場究竟如何(he)進行的呢?讓我們一起來(lai)看看吧(ba)↓↓↓
什么是碳交易所?
在當(dang)下,全(quan)球各國皆已形成盡快(kuai)實現碳(tan)達峰與碳(tan)中和終極環保目標(biao)的共識(shi),而碳(tan)交易(yi)市場正(zheng)是要達成這一目標(biao)的重要工具。
在碳交易里面的交易物實際上是碳排放權。與證券交(jiao)易(yi)(yi)所類似,碳交(jiao)易(yi)(yi)所的(de)(de)(de)本質也是碳排(pai)放權(quan)(quan)交(jiao)易(yi)(yi)的(de)(de)(de)場(chang)所。碳排(pai)放權(quan)(quan)交(jiao)易(yi)(yi)的(de)(de)(de)概(gai)念(nian)源于1968年,美(mei)國經濟(ji)學家戴爾斯首先提出“排(pai)放權(quan)(quan)交(jiao)易(yi)(yi)”概(gai)念(nian),即建立合(he)法的(de)(de)(de)污染物排(pai)放的(de)(de)(de)權(quan)(quan)利,將其(qi)通過(guo)排(pai)放許(xu)可(ke)(ke)證的(de)(de)(de)形式(shi)表現出來,令環(huan)境資源可(ke)(ke)以像商(shang)品一樣買賣。
碳交易所就是將這個(ge)碳排放權標準(zhun)化(hua)后,按照(zhao)一(yi)定(ding)規則提供給買賣雙方的交易場(chang)所。
碳交易所里有什么?
碳交易市場有兩類(lei)基礎產品,一(yi)類(lei)為政府分配給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另一(yi)類(lei)為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
第一類,碳配額,是政府(fu)(fu)為(wei)完成控排(pai)目標采用(yong)的一種政策手段,即在一定的空(kong)間和時(shi)間內,將該控排(pai)目標轉化為(wei)碳(tan)排(pai)放配(pei)(pei)額并分(fen)配(pei)(pei)給下級(ji)政府(fu)(fu)和企業,若企業實際(ji)碳(tan)排(pai)放量小于政府(fu)(fu)分(fen)配(pei)(pei)的配(pei)(pei)額,則企業可(ke)以交易(yi)多余(yu)碳(tan)配(pei)(pei)額。
第二類,CCER,是(shi)(shi)在配額市場(chang)之(zhi)外引入了自愿減排(pai)市場(chang)交(jiao)易(yi),是(shi)(shi)指對(dui)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ye)碳匯(hui)、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pai)效果進(jin)行(xing)量化核證,并在國家(jia)溫室氣體自愿減排(pai)交(jiao)易(yi)注(zhu)冊登記系統中(zhong)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pai)量。
誰是碳交易的買方和賣方?
碳(tan)交(jiao)易(yi)(yi)所一般實行(xing)會員制(zhi),碳(tan)交(jiao)易(yi)(yi)所的交(jiao)易(yi)(yi)主體主要包括了(le)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規定(ding)的其(qi)他機構與個(ge)人。
買方:企(qi)業排放(fang)高(gao)于配(pei)額,就需要到市場上購買配(pei)額;
賣方:企業通(tong)過(guo)采用(yong)節(jie)能(neng)減(jian)排技術,最(zui)終碳(tan)排放低于其獲得(de)的配額,則可以通(tong)過(guo)碳(tan)交易市場出售多余配額。
雙方(fang)將通過碳(tan)排放交易所進行(xing)交易。
在初期,全國碳市場首批以發電行業起步,共向首批參與交易的電力行業發放了兩年的配額,電力行業年度碳排放量約40億噸。參與首批開戶的電力企業共計2225家。這些企業將成為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的主體,其他機構和個人暫不能參與全國碳市場。
據(ju)上海(hai)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劉杰介紹,“十四五”期(qi)間, 預計石油、化(hua)工、建材(cai)等八(ba)大(da)重點(dian)能耗行業(ye)(ye)都(dou)將被納入(ru)到碳市場(chang),未(wei)來八(ba)大(da)行業(ye)(ye)控排企業(ye)(ye)大(da)約(yue)有8000至10000家(jia)。
碳交易所的交易模式是什么?
碳交(jiao)(jiao)易(yi)所(suo)與常規的證券交(jiao)(jiao)易(yi)所(suo)的交(jiao)(jiao)易(yi)模式類似,包括掛牌(pai)交(jiao)(jiao)易(yi)以及協議轉讓。
掛牌交易指(zhi)的(de)是在(zai)規定(ding)的(de)時(shi)間內,交(jiao)易參與人通(tong)過(guo)交(jiao)易系(xi)統進(jin)行(xing)買(mai)賣申報(bao),交(jiao)易系(xi)統按(an)照(zhao)“價(jia)格(ge)優先(xian)、時(shi)間優先(xian)”的(de)原則(ze)對買(mai)賣申報(bao)進(jin)行(xing)配對成交(jiao)的(de)公開競價(jia)交(jiao)易方(fang)式。
協議轉讓指(zhi)的是單筆交(jiao)(jiao)易(yi)超過(guo)一定數量應通過(guo)協議(yi)(yi)轉讓完(wan)成(cheng),交(jiao)(jiao)易(yi)雙方通過(guo)交(jiao)(jiao)易(yi)所(suo)電子交(jiao)(jiao)易(yi)系統(tong)進行(xing)報價、詢價達成(cheng)一致(zhi)意見并確(que)認(ren)成(cheng)交(jiao)(jiao)。協議(yi)(yi)轉讓多(duo)用于企業間大額交(jiao)(jiao)易(yi)。
碳(tan)(tan)交易(yi)(yi)系(xi)統(tong)會匯集(ji)所(suo)有全國碳(tan)(tan)排放權交易(yi)(yi)指(zhi)令(ling),統(tong)一配對成(cheng)交。交易(yi)(yi)系(xi)統(tong)與(yu)全國碳(tan)(tan)排放權注(zhu)冊(ce)登記(ji)系(xi)統(tong)連接,由注(zhu)冊(ce)登記(ji)系(xi)統(tong)日(ri)終根據交易(yi)(yi)系(xi)統(tong)提供的成(cheng)交結果辦理配額和(he)資金的清算交收。
如何通過碳交易盈利?
如果企業減(jian)排(pai)成本低于碳交易市場價時,企業會選擇減(jian)排(pai),減(jian)排(pai)產生的份額可以(yi)賣出從而獲得盈利。
有“聰(cong)明人”或(huo)許會問(wen),如果我(wo)超過(guo)了(le)配額的排(pai)放(fang)量,不買又怎么(me)樣?
這樣做(zuo)的后果就是(shi),若(ruo)未足量購(gou)買配額以覆蓋(gai)其實際排放量,將會面臨高(gao)價(jia)的罰款。
通過這一套設計(ji),碳(tan)交易市場將碳(tan)排放內化為企(qi)業(ye)經營成(cheng)本(ben)(ben)的一部分,而(er)交易形成(cheng)的碳(tan)排放價(jia)格則引導企(qi)業(ye)選擇成(cheng)本(ben)(ben)最優的減碳(tan)手段,用資(zi)本(ben)(ben)的手段引導向低耗能(neng)生產轉型,全社(she)會減排成(cheng)本(ben)(ben)保持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