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雙控,意味著什么
2023-07-13
447
相(xiang)較于碳排放雙控,能耗(hao)雙控的(de)出(chu)現(xian)時間更早。2015年,黨(dang)的(de)十八屆五中(zhong)全會提出(chu)能耗(hao)雙控政策,即能源消耗(hao)總量(liang)和強(qiang)度雙控行動(dong),其初始目的(de)是強(qiang)化能源節約(yue)和高效利用(yong)。
能源(yuan)消(xiao)(xiao)費(fei)總量,是指一定(ding)(ding)地域(yu)內(nei)國(guo)民經濟各行業和居民家庭在(zai)一定(ding)(ding)時期消(xiao)(xiao)費(fei)的(de)各種能源(yuan)的(de)總和。能源(yuan)強(qiang)度,是指單位國(guo)內(nei)(地區(qu))生產(chan)總值能耗(hao)(簡稱單位GDP能耗(hao)),即一定(ding)(ding)時期內(nei)一個(ge)國(guo)家(地區(qu))每生產(chan)一個(ge)單位的(de)國(guo)內(nei)(地區(qu))生產(chan)總值所消(xiao)(xiao)費(fei)的(de)能源(yuan),簡單來說就是創造單位GDP所消(xiao)(xiao)耗(hao)的(de)能量。
國家能源局網站數據顯示,能源燃燒是我國目前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其中,電力行業排放又占能源行業排放的41%左右。因此,要想實現“雙碳”目標,能源燃燒控制是關鍵。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劍波發表的《雙碳目標下電力系統發展及挑戰》指出:雙碳目標實現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是降低單位GDP能耗,降低能耗強度的根本途徑是改善產業結構和提高能源效率。也就是說,能耗強度越低,GDP的質量就越高。
“能耗雙控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但如果不區分各種能源的碳排放特性,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影響到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衛權表示,以企業用能為例,此前一些制造業企業遭遇限產限電,背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無論企業用的是清潔能源還是化石能源,無一例外受到了用能約束。
為此,2021年(nian)12月召開的中央(yang)經濟(ji)工作會議提出要(yao)科學考核(he),新增(zeng)可再生能(neng)源和原料(liao)用能(neng)不納(na)入能(neng)源消費總量控(kong)(kong)制,從能(neng)耗雙控(kong)(kong)向碳排(pai)放雙控(kong)(kong)轉(zhuan)變。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耗也就降低了碳排放。降低了碳排放,能耗也會降低。因此從本質上來說,能耗雙控和碳排放雙控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認為。
碳排放雙(shuang)控和能耗雙(shuang)控的主要區別是什(shen)么呢?
既然目標一致,碳排放雙控和能耗雙控的主要區別是什么呢?
專(zhuan)家(jia)解釋,能耗雙控的重要特點是在能源消費強度約束性指標的基礎上,對能源消費總量提出預期要求,并分解落實到各地區,其優勢在于執行簡便高效,但缺點是不區分用能類型,在限制化石能源使用的同時也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而碳排(pai)放雙(shuang)控(kong)(kong),控(kong)(kong)制的是碳排(pai)放總量和(he)強度,重點約(yue)束化石能(neng)源(yuan)(yuan)消(xiao)費(fei)總量與(yu)強度,可(ke)以(yi)打破能(neng)耗雙(shuang)控(kong)(kong)對可(ke)再生能(neng)源(yuan)(yuan)利用的約(yue)束,在提升能(neng)源(yuan)(yuan)消(xiao)費(fei)總量的同時有效控(kong)(kong)制資源(yuan)(yuan)與(yu)環(huan)境(jing)雙(shuang)重壓力。也就(jiu)是說,能(neng)耗雙(shuang)控(kong)(kong)向(xiang)碳排(pai)放雙(shuang)控(kong)(kong)轉(zhuan)變更加突出(chu)導向(xiang)性約(yue)束力,更加符(fu)合化石能(neng)源(yuan)(yuan)向(xiang)可(ke)再生能(neng)源(yuan)(yuan)轉(zhuan)型的需求。
“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最大特點,是以后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能源,使用清潔能源可以放開,而使用化石能源會受到一定限制。因為應對氣候變化主要是要控制好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經濟要發展,必須大力依靠清潔能源,要把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以及氣候變化有機統一起來。”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逐漸轉向碳排放雙控意義重大
專家認為,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意義重大。
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我國能源消費人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在今后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我國能源消費還將保持剛性增長。例如,我國人均用能水平僅為G7國家人均用能水平的53%左右。
以上數據表明,目前我國能源消費還有較大增長空間,在能源管理、供應上需要有一定彈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恰恰有利于統籌發展和減排,有利于統籌能源安全和轉型,今后各地可以更多依靠非化石能源的增長,來滿足能源消費合理增長。可以說,這個轉變使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彈性更大了,碳減排措(cuo)施的精準性更強了。
從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還有利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最初的能耗雙控沒有區分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可能會誤傷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積極性,影響可再生能源豐沛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政策轉向后,地方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積極性會更強、力度更大,控碳更精準。
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向碳排放雙控轉變,也有助于地方破解重大項目落地能耗指標制約,為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用能空間。
以南方區域某省為例,國家下達的“十四五”期間能源消費總量增量僅1170萬噸標準煤,從該省各地市儲備重點用能項目情況看,單個地市的能耗需求都接近1000萬噸標準煤,獲得增量無法滿足重大項目建設需求。而根據新政策,可再生能源豐沛地區可依托新增可再生能源項目,在不增加碳排放的情況下大力發展能耗強度低的優質項目。不產生碳排放的新增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能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為經濟發展騰出更多用能空間。
從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還有一個突出變化,即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這對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原料用能,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費,即能源產品不作為燃料、動力使用,而作為生產非能源產品的原料、材料使用。原料用能消費較多的石化、化工產業及下游紡織、醫藥、新(xin)能源、新材料等(deng)產業(ye),在(zai)工業(ye)體系中的(de)作用(yong)(yong)非常(chang)突出,是(shi)保障(zhang)產業(ye)鏈供應(ying)鏈安全的(de)重(zhong)要支(zhi)撐。我國正處于建設制造強(qiang)國的(de)關鍵時期(qi),未來將(jiang)穩步推(tui)動“減油增(zeng)化”、加快發展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ye),原料用(yong)(yong)能不納入(ru)能源(yuan)消費(fei)總量考核,將(jiang)更(geng)好地(di)保障(zhang)石(shi)化化工等(deng)重(zhong)要項目合理(li)用(yong)(yong)能需求,為產業(ye)結構轉型(xing)升級賦(fu)能。
“‘十三五’期間,我(wo)國(guo)非化石能(neng)源(yuan)消費增(zeng)量在能(neng)源(yuan)消費增(zeng)量中的占比為40%左(zuo)(zuo)右。隨著政策(ce)轉(zhuan)(zhuan)向以及大型(xing)風電光伏基(ji)地、水電、核電等開發(fa)建設,預(yu)計‘十四(si)五’期間,我(wo)國(guo)非化石能(neng)源(yuan)消費增(zeng)量在能(neng)源(yuan)消費增(zeng)量中的占比將(jiang)達到60%左(zuo)(zuo)右,轉(zhuan)(zhuan)型(xing)發(fa)展的力度將(jiang)更大,進程(cheng)會(hui)更快。”國(guo)家(jia)能(neng)源(yuan)局(ju)發(fa)展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